校园新闻

校址: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328号(南昌大学北区对面)
电话:(0791)88332805    

              18170028551
邮编:  330029
网址:  www.jxnzxx.com
乘车路线:火车站乘5路、10路、231路;长途汽车站乘10路;洪城大市场乘13路、216路;红谷滩乘209路公共汽车到省女子中专下车即可。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新闻
江西省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共青团改革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式、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发展和当代中职生新特点,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思维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保持和增强中职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全面提升先进性为主要目标,着力推进我校共青团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自觉接受、紧紧依靠党对共青团的领导, 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到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主动融入教育大局。围绕中职教育事业改革和人才培养大局彰显共青团的组织特征和特色优势,找准中职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路径,提升与人价值。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 把准学生脉搏, 了解学生心声, 坚持服务学生的工作生命线, 让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 问需问策问效于学生。  

  聚焦重点突出问题。紧紧围绕着重提高中学共青团的先进性和提升组织吸引力凝聚力, 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 着力破解制约中学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中学团委的基础主导作用, 注重将更多资源力量向基层配置倾斜, 突出强基固本,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规范基础团务, 活跃基本活动。 

( ) 主要目标  

通过改革创新, 使我校共青团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先进性得到切实增强, 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较好成效, 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 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用2-3 年的时间, 使发展团员和团员管理实现有序规范, 团学比例逐步下降; 逐步实现团员先进性、团组织先进性和团的工作先进性稳固提升,进一步彰显共青团协同国民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和功能, 进一步增强广大中学生对党的向心力。 

二、改革措施  

() 改革优化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  

1. 完善团学组织制度。明确团学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 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参与学校治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 一心双环”中学团学组织格局, 即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 以学生会为学生“ 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主体组织。确立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改进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管理, 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 确保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开展工作。

2. 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做好共青团与初中团队的组织衔接,以团前教育、发展团员、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 改进团前教育和推优入团工作,推优入团应体现班级团支部全体队员的意见。  

3. 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全团“ 大宣传大调研”“ 常态化下沉基层”“ 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 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工作要求。教师团干部每年至少直接联系1 个以上班级团支部, 具体指导团支部建设,使广大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开展、评价全过程。 

( ) 加强先进性建设  

3. 严格发展团员制度。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提高发展团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制定团员发展规划, 3年左右时间,将我校团学比例控制在60% 以内。严格按照团章程序和有关规定发展团员,入团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考察, 新团员的大会表决、审批、宣誓、教育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程序严格、手续完备。新团员接收必须经过团支部大会讨论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严格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团支部考察制度, 入团前要参加不少于8 学时的团课学习。  

4. 健全团员教育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团员意识教育, 严格执行“举团旗、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过团日”的要求,增强团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作为团员的光荣感。创新“ 三会两制一课”方式和载体, 完善和加强团员档案管理, 建立团员登记表制度, 借助全团“ 智慧团建”系统, 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 建设中学共青团的信息数据库。严肃团的纪律, 及时处置不合格团员, 对违反团章规定的团员依章及时处理。  

5.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中学共青团“ 强基固本”工程,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 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 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 统筹团支部、班委会职位设置, 班级内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由班团协作开展,促进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团集体建设。

6. 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团员以团章的基本要求为准则,将思想端正、学习勤奋、勇于实践、向善崇德、自觉奉献作为亮明团员身份、彰显团员特质的重要标准, 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体现先进意识、先进动力、先进要求和先进表现。选树优秀学生团员、学生团干部和优秀中学中职团组织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团的工作在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进步成才、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先进性作用。

  ( ) 改革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7. 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 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与人生对话”、“彩虹人生”、“14岁集体生日”、“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内涵,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成长动力; 开设团干、学干培训课程,不断丰富内容, 创新方式, 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功能。融合线上线下载体, 运用微信、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 推广适合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的优秀内容,宣传团委工作。  

8. 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加强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以校内志愿服务为主,结合校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正向激励化开展。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 支持学生社团、学生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促进社团活动健康发展。  

9. 建立学生困难帮扶和权益维护机制。分发挥团代会、学生会在校园民主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参与预防校园暴力、抵制校园欺凌等相关工作,在校学生会机构下单独开设学生“权益部”,努力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如餐饮、住宿、学习、人际交往等,倾听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

10.  建立健全扁平化、项目化、信息化运行机制。倡导扁平化工作模式, 明确校团委、班级团支部核心任务及重点工作, 完善各级组织间的信息发布、交流、反馈机制和互动、联动机制。结合全团“ 智慧团建”系统,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 打造“网上共青团”,建立快捷、便利的团内联系系统。  

( ) 改革完善中学团干部制度  

11. 完善团干部选配使用机制。完善中学团干部队伍“专兼”配备机制, 团委书记岗位专设, 按学校中层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各班班主任兼任本班团支书辅导员。

探索制订中学团委书记专业能力标准, 明确团干部岗位资质, 突出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作风形象、工作热情和培养潜力。普遍建立青年教师和学生兼职团干部制度, 每所中学应分别选任至少1 名青年教师和学生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团的工作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 具备教师资格的团委干部可适当兼课, 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同学科教师满课时量的一半。教师团干部的考核要以共青团工作作为主要内容, 考核结果和工作成果作为评聘职务和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不称职的团委书记, 学校党政和上级团组织要及时予以更换或诫勉警示。  

14. 优化团干部发展机制。关心专任团干部的使用和培养,其任职年限等同于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年限, 专任团干部获得的共青团有关荣誉和研究成果享受与教育行政部门同等待遇。专任团干部任职不唯年龄, 对于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团干部, 应列入副校级后备干部培养序列, 探索职务晋升、转岗任职、挂职锻炼以及交流培养等方面的机制渠道。推进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学科研究, 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探索推动建立各级“ 中学名团干工作室”。加强对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力度, 其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表现可记入学生本人综合素质档案, 为学生团干部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着力强化学生团干部的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求。